CN / EN
联系我们
一站式生物医药科研服务平台

近日,慕尼黑工业大学病毒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一篇关于猴痘病毒的多组学特征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磷酸化蛋白质组,揭示了猴痘病毒感染过程中复杂的生物信号通路变化,为进一步理解和治疗猴痘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


1、研究背景与意义


猴痘病毒(MPXV)是一种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病原体,尽管它与用于天花疫苗的牛痘病毒(VACV)具有高度序列相似性,但其病理表现却大不相同。MPXV感染可导致全身症状,如皮肤病变、发热、疲劳和头痛,而VACV主要局限于接种部位的皮肤病变。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猴痘的治疗方法,仅依靠交叉保护的天花疫苗进行预防。然而,由于常规天花疫苗接种已停止,免疫力下降使得猴痘成为一种重新出现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猴痘病毒及其与其他痘病毒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时间分辨的多组学分析,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这些数据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信号事件,从而指导抗病毒和宿主导向疗法的设计。


2、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团队对人前皮成纤维细胞(HFFs)进行了MPXV感染实验,分别在感染后0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收集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多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段内,大量宿主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


转录组层面


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在感染早期阶段。这些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调控、免疫调节等。蛋白质组分析显示,感染过程中有数百种蛋白的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MPXV感染显著影响了细胞内的磷酸化,导致许多重要信号通路的改变。


[1]在不同组学层中被差异激活的MPXV感染细胞通路以及从中提取的相关调节因子子集。

信号通路的变化


研究发现,MPXV感染后,多个重要的激酶活性发生变化,这表明病毒感染深刻地干扰了细胞信号传导。具体而言,在感染后的24小时内,大量的磷酸化位点被检测到,其中一些位点是首次被发现的。例如,CTNNB1的S552位点和MAPK14的T180/Y18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病毒感染后期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2]病毒磷酸化位点(顶部)在个别病毒蛋白(中部)上的分布。底部:在病毒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上识别到的宿主激酶和基序的数量。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MPXV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与其他痘病毒(如VACV和MVA)的异同。虽然某些信号通路的变化在不同病毒之间存在相似性,但也有独特的信号事件,这为开发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3、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多组学分析,首次详细描述了MPXV感染过程中复杂的信号通路变化,为猴痘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猴痘病毒的理解,也为未来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些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并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以期早日找到治疗猴痘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展示了多组学分析在揭示复杂病毒感染机制方面的强大能力,为猴痘的临床治疗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强耀生物可提供一系列针对猴痘病毒研究的重叠肽库,包括A35R、A29L、B6R、E8L、M1R等。欢迎您咨询订购。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