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种呼吸道疾病来势汹汹,凶猛程度远胜以往,不仅在学生、老年群体中广泛传播,甚至还造成了中小学班级全班停课,形势非常严峻。
近日,国家卫健委专门召开发布会,称据最新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病原体有所差异,儿童、老年人多为甲流、支原体感染,成年人则可能存在新冠阳性。
为何近期我国多种呼吸道疾病造成如此严峻的形势?最近,Nature的一篇文章揭示了其中的原由:免疫债是关键。
不同年龄段病原体的差异较大
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就当前多种呼吸道疾病广泛传播的现状召开了关于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肆虐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存在年龄段的差异:1至4岁婴幼儿,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青少年,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成年人,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南方省份报告 ILI 暴发疫情周分布
北方省份报告 ILI 暴发疫情周分布
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全人群中,占比最高的为甲型流感病毒,达到了89.9%。
山东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输液大厅场景
自5月以来,在我国多个地区存在多种呼吸道疾病广泛传播,导致感染数激增的情况。而近一段时间,感染人数更是直奔峰顶,造成部分地区医疗系统瘫痪。
新冠后呼吸道疾病激增,“免疫债”是关键
11月27日,Nature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此次中国季节性呼吸道疾病激增的背后,免疫债是关键。
通过新冠大流行前后的季节性流感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窥探到呼吸道疾病的变化。
2019年,新冠发生以前,我国全年罹患流感的人群共计在350万例。
2020年1月,此时疫情虽已爆发,但局限在武汉区域,严格的管控措施还未普及全国,仅一个月全国患流感的人群达986543例。
疫情大规模扩散暴发后,国家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大众也习惯于少聚集,公众场合严格佩戴口罩,阻碍了多种季节性呼吸道疾病的大肆传播。
2020年2月至2021年,季节性流感的病例也仅有894917例,远低于往年数据,甚至不足2020年1月单月的数据。
那么,不少人担心,长时间戴口罩以及社交距离,是否会给人类造成“免疫债”?
实际上,确实有“免疫债”的存在。当“口罩解除”后,秋冬季节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疯狂侵袭人体,这也是导致了近期集中的发热、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现状,加重了医疗负担。
2020-2024 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
2020-2024 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
接下来,我们看一组数据。根据上图,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的流感样病例趋势颇为和缓,大众感染流感的情况并不严重。
而到了2022年至2023年,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流感样病例在第52周左右,高位上升至顶峰趋势,到了后期又出现一个小高峰。高峰在反反复复的出现,也可以解释我国为何在疫情后存在多个甲流高峰。
伦敦大学学院计算生物学家Francois Balloux表示,“为了减缓新冠肺炎的传播,大范围封锁和其他措施阻止了季节性病原体的传播,这使人们更少机会建立对这些微生物的免疫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债’”。
他补充道,“由于中国经历了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长得多的封控,预计中国的“免疫债”可能会更大。”
专家释疑:如何面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叠加感染
即将到来的2024年,我们仍然将面临呼吸道病毒流行季,根据上文中的趋势图,或许未来至少要经历两个小的高峰。
对于传染病来势汹汹,多位专家认为,对于多病毒交叉或叠加感染不必过于忧心。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很多人会害怕自己叠加感染。其实有时候检测出多种病毒或细菌是因为采取了非常敏感的检测手段,不用过于担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病毒还是支原体,如果它局限在上呼吸道,大部分可以自愈,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到肺炎。”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的呼吸内科医生克里斯汀詹金斯(Christine Jenkins)对此也持乐观态度,“冬季流感患者激增一直是一个挑战,但与疫情爆发前相比,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现在能够更好地缓解这种情况。”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我们似乎已经摆脱新冠大流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其他病毒免疫了,为了应对各种病毒,我们应在合适的时机及时接种疫苗,避免或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