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引起的蛋白质变质是影响鱼类冷冻贮藏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冷冻保护剂高糖高热量的健康隐患。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题为“Cryoprotective activity of different characterized fractions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 intestinal protein hydrolysates against salmon”论文,该研究从海参肠道蛋白水解物中分离出超滤组分(UMSF-1/2)和固相萃取组分(SPESF-1/2),发现SPESF-2能显著抑制三文鱼冻融过程中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脂质氧化和水分流失,为开发新型生物源冷冻保护剂(AFPs)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要创新点:
(1)分离的馏分对维持冷冻鱼的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2)疏水组分(SPESF-2)可防止冷冻鱼片中的蛋白质氧化。
(3)SPESF-2抑制冻融诱导的肌原纤维蛋白聚集。
(4)SPESF-2是用于防冻鱼片的有效分离馏分。
Fig 1. 图形摘要
1、【研究背景】
在全球即食海产品产业中,三文鱼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备受青睐。冷冻虽是主要保鲜手段,但运输中的冻融循环会导致冰晶重结晶、蛋白质变性和脂质氧化,严重影响品质。目前商用冷冻保护剂多为蔗糖-山梨醇混合物,虽成本低廉但存在致肥胖风险。近年来,从水产加工副产物中提取的冷冻保护肽(Antifreeze peptides, AFPs)因其分子量小、能吸附冰晶抑制生长的特性成为研究热点,但不同组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2、【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性蛋白酶水解海参肠道蛋白(NPHSIP):
(1)采用超滤膜分离获得<3 kDa(UMSF-1)和>3 kDa(UMSF-2)组分;
(2)固相萃取分为亲水(SPESF-1)和疏水(SPESF-2)组分;
(3) 通过质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LF-NMR)、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测定等技术,系统评估了各组对三文鱼片冻融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影响;
(4)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鉴定和筛选防冻活性最高的馏分中的 AFPs。
3、【研究结果】
1.质构特性分析
冻融使对照组硬度显著下降(P<0.05),而UMSF-1处理组硬度和弹性显著优于空白(P<0.05),SPESF-2组表现出最接近新鲜样品的质构特性,证实小分子疏水肽对肌肉组织破坏具有修复作用。
Fig 2. 电子鼻和电子舌响应雷达图
2.分布与持水性
SPESF-2组自由水含量较冻融对照组降低23.7%,结合LF-NMR弛豫时间数据,表明其通过稳定肌原纤维蛋白(MP)网络结构减少水分迁移。
Fig 3. 电子显微镜图像
3.稳定性
SPESF-2使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SoANS)降低41.2%,粒径(de)缩小至新鲜样的1.3倍,二酪氨酸含量下降34.5%,证实其通过抑制MP聚集和氧化延缓变性。
Fig 4. 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图
4.脂质氧化抑制
SPESF-2组TBARS值较对照组降低58.6%,羰基含量仅为冻融组的1/3,显示其抗氧化活性与疏水氨基酸残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
Fig 5. 肌原纤维蛋白和脂质冷冻变性程度变化图
4、【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首次证实海参肠道蛋白水解物中疏水组分SPESF-2具有最优冷冻保护活性,其机制涉及:
1、形成空间位阻抑制冰晶生长;
2、疏水相互作用维持MP天然构象;
3、酚羟基淬灭自由基。
为水产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解决了合成冷冻剂与健康需求的矛盾。
本研究中3种抗冻肽段由强耀生物提供,强耀生物提供多肽合成,蛋白和抗体制备等优秀服务助力科研